error code: 524
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改變,越來越多國家開始「能源轉型」,以對環境傷害相對較小的綠色能源(又稱綠能),包含:太陽能、風力能、生質能等等再生能源,作為替代品。依據能源知識庫的2020年全球再生能源現況報告,估計至2019年底,再生能源發電占全球發電比例超過 27.3%,且已有許多國家達到綠能發電佔比超過50%,成功轉型。
在台灣,隨著政府和企業的推動,綠能發電佔比也正逐年提升中,其中太陽能便是台灣進行能源轉型的重點之一。
若你對於台灣的能源發展有興趣,或想知道太陽能電廠究竟值不值得投資,本篇文章將以「太陽能電廠」的運作、好處,以及在台灣的發展現況,帶你一探究竟。
「太陽能電廠」是設於建築物屋頂上的多組太陽能模組(也就是「太陽能板」),透過陽光的照射,並由太陽能系統將輻射轉化為可使用的直流電,並儲存於電池中;若電廠與外部電網(如台灣電力公司)連接,可將電力傳輸至其他需要的地方使用。
「太陽能電廠」的建設必須要在四周沒有高樓或遮蔽的情況下才行,因此台灣的太陽能廠大多設置在彰化、雲林、南投等地廣人稀的地區;且其發電量受限於建設面積,需要太陽能系統商廣設太陽能板來增加整體供電量。
依據台灣電力公司的統計,台灣近年來主要購買/發電能源為:燃氣(約35%)、燃煤(約35%)、核能(約15%),其中燃氣和核能因為環境汙染、安全、核廢料處理等等問題而有爭議,推動台灣的能源政策轉往再生能源發展,並逐步減少對上述發電能源的依賴。
台灣發展較好的再生能源主要為太陽能、風力發電2種,其中太陽能的好處如下:
太陽是最豐富、長久的能源供應來源,其能量消耗率極低,依據專家預估,太陽的壽命仍有數十億年,其供應的光、熱能幾乎是無限量的,相比其他需要實體資源的能源,太陽能是最能夠永續發展的。
核電、燃煤、燃氣發電過程中,容易有安全上的疑慮,核能發電會有輻射洩出的問題,燃煤會導致氣溫、海平面溫度上升,燃氣則有發生氣爆的疑慮。
相對於以上的發電方式,太陽能比較單純,不易引起危險,是安全性非常高的發電方式。
雖然太陽能本身有極大的優勢,但在實務上,卻仍要考量環境因素,並非每個國家都適合發展太陽能。以下我們就來探討太陽能在台灣的優勢及發展現況。
雖然台灣地小,適合建設太陽能廠的地方不多,但台灣位於亞熱帶,日照時數充足,有助於太陽能的累積。
而台灣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矽晶圓生產國,太陽能電池中的重要原料便是矽晶圓,這使得台灣能以國內供應、較低價的成本取得原料。
為推動台灣「2025年,太陽能裝置量達 25GW水準」,政府推動許多政策,其中包含2009年通過「再生能源發展條例」,規範電力公司的購電費率,有利於加速太陽能廠的建置。
依據經濟部能源局的統計,2009至2019年間太陽能發電量每年平均成長89.6%,並於2019年成為綠能主力之一,印證了台灣發展太陽能的潛力,也讓越來越多的太陽能系統商投入。
一般來說,因建置電力工廠(如燃煤、核能、水利等等需要大量設備的電力工廠)的資金需求大,投資門檻和風險皆高,很少民眾有足夠的財力來投資。
然而,太陽能電廠則不同,因應「再生能源發展條例」,民間太陽能廠公司能夠和台電簽約,於接下來的20年期間,以申請時的固定費率賣給台電,投資收益穩定許多。
因此,大多太陽能電廠的經營模式為「公司發起專案,民眾認購太陽能板,於售電時一同分享售電收入」,降低了太陽能電廠的投資門檻,使得民眾能以小資本投資,支持能源發展的同時,也能賺到一點收益!
要達到「2025年,綠能發電佔總發電量20%」的目標,需要全民一同響應。
然而,龐大的電廠設置費用,並非一般民眾所能負擔的;自行裝設太陽能屋頂,也容易發生維護不易的問題。
因此,綠電家集結了能源專業人士,負責太陽能廠的選址、建設及管理,以「認購太陽能板」的形式分攤太陽能廠的建置及管理費用,讓民眾也能夠進行小額投資。
若您對於太陽能電廠投資有興趣,願意一同響應,歡迎點擊綠電家太陽能電廠,認識我們正進行的電廠專案。